媒体

【中国科学报】心系扶贫南农人

2017-08-01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党委宣传部


去年国庆期间,最大的一棵菊花要卖掉了,施雪钢依依不舍。施雪钢供图

■本报记者 王方

  “欢迎大家来我们村品状元文化,赏世界名菊。”从【多盈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到贵州麻江高枧村,施雪钢挂职工作期间,深感“只有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心里才能踏实”,他希望在自己离任时能把美丽的产业留下,让村民早日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2012年以来,【多盈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定点帮扶施雪钢所在的麻江县。事实上,南农在全国帮扶的县区还有很多。【多盈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校长丁艳锋表示,今后南农将着重围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公益扶贫、人才扶贫开展精准帮扶。在各方努力下,“南农人”帮扶队伍不仅走到了田里,更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菊花书记

  “我觉得脱贫关键在产业,根源在教育。没有产业无所谓脱贫,而没有教育则无人才可用。”施雪钢是【多盈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学生工作部(处)一位科长,也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挂职第一书记。

  20158月,他从繁华的南京来到了大山里,千里迢迢,千头万绪。经过调研走访,他逐渐明确了发展思路:依托夏同龢状元文化产业园开发建设的契机,以旅游为龙头,推动重点产业科学化、规模化、品牌化,构建“美在环境、美在生活、美在文化、美在人心”的四美乡村高枧。

  选择菊花,是机缘也是必然。施雪钢介绍,环境合适菊花生长是前提;与夏同龢状元文化产业园形成旅游合力是优势;贵州周围没有一个高标准的菊花观赏基地是机会;【多盈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世界菊花基因库是强大的资源和技术保障。

  “产业的选择非常关键,决不能跟风学习、照搬引进,产业的选择应该是我们能做而别人做不了,别人能做而我们能做得更好,它需要经受市场竞争。”施雪钢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创业之艰,筚路蓝缕。启动资金少,基础设施只有一根水管,村民对菊花种植完全空白,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施雪钢带着三十几个婆婆阿姨开始种花,20亩地42个品种,浇水、摘顶、上盆、繁苗、嫁接,手把手教。雨天里,他从2米多高的田坎掉了下去,又爬上来接着干。

  为了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施雪钢在没有任何专业烤箱的情况下反复尝试菊花茶生产,最后仅花1000多元就实现了菊花茶小批量生产,并用76元启动了水晶滴胶菊花手工艺品制作项目。

  “第一书记就应身赴一线、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周围的人。发挥好每一位党员在各个方面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就是最好的党建。”施雪钢说。用信念、责任和情感换来的是,留守儿童的奶奶过年给他送腊肉一直追到县城车站,去村里吃个米粉老板也不收钱,不会写字的花农阿姨为之作了一首歌。

  “八月中秋打谷子,九月菊花满坝香。”如歌中所唱,高枧村迎来了菊花盛放的季节。农家乐3个多月接待游客近3万人,周边小卖部一天营业额最多能达到3000元。光盆花和菊花茶销售就为村集体经济直接增收16万元,带动乡村旅游为百姓间接增收约30万元,30多名60多岁的老年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8名贫困户通过菊花务工脱了贫。

  2017年,菊花产业从无变有并加速发展,由最初的20亩发展到全县推广种植500亩,菊花产业将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全面发力。

教育扶贫方面,施雪钢联系企业在高枧村小学设立了首个企业奖助学金和爱心基金,发放帮扶资金3万多元;开展“我们的童年因你们而精彩”公益活动;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连续两年组织大学生开展山区儿童暑期特色培训班。“我经常与受助小孩进行交流,因为我觉得陪伴成长比物质给予更加重要。”施雪钢说。

  “开始是带着一种责任来到贵州,现在则是带着一种情感在工作。”两年的挂职工作要结束了,结果6月底一场洪灾让菊花谷受灾惨重,为了帮助村里****,看着近百村民签字按手印的挽留书,施雪钢将任期延长了,继续为心中的四美乡村带着广大村民在田间地头撸起袖子加油干。

田头教授

  在江苏农村已服务7年的钱春桃,是【多盈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也是常熟市董浜镇农民最熟悉的“田头教授”。

  董浜镇永联村农户合资经营樱桃小番茄无土栽培,颇受市场欢迎。然而,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他们的收益增长第二年就明显放缓。

  2016年,钱春桃给种植户开出了错开樱桃小番茄上市高峰期的增收良方,并指导他们达到“春提早—安全越冬,秋延后—高效栽培”的技术要求。他不仅细心地将樱桃小番茄无土栽培生长的关键技术点一条一条写下来、讲清楚,还教农户进行电商销售,拓展小番茄市场,经营户的小番茄当年就扭转了滞销局面。

  今年春天,“董浜十二品”之一的黄金小玉米定植以后,钱春桃就把定期走访玉米种植户列入自己的日程里。他根据黄金小玉米的种植规律和当地农民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生产技术规程,重点向种植户解析防治猝倒病的关键技术。

  在玉米生长的每个关键节点,都能在玉米地里看到钱春桃的身影。种植户喜滋滋地说:“看到钱老师来,就吃下了定心丸;有钱老师在,今年收成一定不错。”

  不仅心系农户,钱春桃也为涉农企业开出了提高经济效益的良方。他曾带领科技人员为张家港常青生态园1000余亩黄瓜现场问诊,指导生态园推进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物理防治,力挽黄瓜绝收之势,避免了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从挂职董浜到技术服务,钱春桃一直希望以自我造血和自我突破实现可复制的企业化转型,如今他所在的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采用企业化运作支持社会化公益性服务模式开展工作。

  研究院为合作企业进行科研人员的定制培养和专门孵化输送。目前,该项目已经向常熟市相关企业输送7名技术人员,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在钱春桃的带领下,研究院出台一系列学生管理办法,创新“三步走模式”“小专家计划”“352规定”等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院还启动了挂县项目工作。钱春桃说,“挂县项目的实施,使学校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示范推广与地方的实际需求实现了有效对接,给地方农业生产带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地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向企业化转型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但在田头的坚持永远不变,“是对‘南农人’这个身份最好的交代,是对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最实在的服务。”钱春桃说道。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8/383995.shtm


编辑:

阅读次数:221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