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南京日报】用专业贴心服务让更多人知道历史真相

江东门纪念馆公众服务处接待科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2017-03-06来源:南京日报作者:党委宣传部

                          志愿者正在给参观者讲解。本报通讯员  陶源  本报记者  许琴摄    

      

       “欢迎大家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讲解……”昨天下午两点,纪念馆讲解志愿者宁伟恒在史料陈列厅大厅迎接下午的第一批观众。在纪念馆,这样的志愿者有290多名,他们当中有的是馆内工作人员,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的力量。他们的辛勤付出,保障了纪念馆正常有序地运行。近日,纪念馆公众服务处接待科获评第三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也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讲解志愿者:


       传播历史真相是一种责任


       昨天下午,史料陈列厅内,一批参观者跟随着宁伟恒的讲解,来了解这段惨痛的历史。在“幸存者照片墙”前,宁伟恒向大家介绍,这些照片上的老人都是大屠杀幸存者。“现在还有多少名大屠杀幸存者?”一名参观者提问。宁伟恒说,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已经发生了80年,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只有100位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幸存者越来越少。


       参观者吴晓晓来自安徽,她说,之前只在书上看过这段历史,并不是特别了解。“今天的讲解员讲得特别专业和细致,我的内心非常震撼,也很受教育。我们年轻一代要发愤图强,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讲解员队伍中,除了宁伟恒这样的馆内工作人员,还有大量的社会志愿者,来自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等8所高校。南京晓庄学院的志愿讲解服务队成立于1994年,每年有20多人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到纪念馆为来自各地的参观者义务讲解。该学院大三学生李宜儒在这里讲解已有一年多,她告诉记者,做讲解志愿者不仅是背讲解词,平时还要找资料做功课,丰富这段历史知识。李宜儒认为,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除了埋头学习,还要了解历史、关心国家大事。在纪念馆做了志愿者之后,她觉得当代青年应该有责任有担当,向世人传播历史真相是一种责任。


       语言志愿者:


       专业热情的服务获国际友人点赞


       【多盈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景文佳、李艳茹等6位同学在纪念馆做语言志愿者。景文佳说,每年有大量的外国游客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参观与访问,他们为来访嘉宾提供讲解与接待服务。


       在去年的国家公祭日期间,景文佳、李艳茹、杨慧梅3位研究生作为志愿者全程参与了外宾接待工作。参加公祭日活动的国际友人主要是当年参与难民救援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的后代,景文佳接待的是美籍医生特里默的孙子莫里斯·特里默夫妇。“在公祭日之前,我先和他们进行了电话沟通,跟他们说了南京城市情况、公祭活动的安排等。”景文佳说,莫里斯夫妇在宁期间,他进行了全程陪同。对于志愿者们的服务,外宾们表示非常满意,称赞他们语言专业、细心热情。


       在纪念馆服务了半年多,景文佳等同学觉得收获很大,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语言水平和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复兴事业而努力的奉献意识,体现了自我价值。


       国际志愿者:


       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


       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化传播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同时也有不少国际友人来到纪念馆做志愿者,向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金世恩是韩国朝鲜大学中文专业的大三学生。去年7月,她以国际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除从事展览解说词的韩语翻译工作,她还为游客导览器录制韩语介绍,热情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去年,纪念馆开展了南京“众筹声音、讲述历史”传承历史记忆志愿者行动。该行动将出版手绘读本《烙印南京1937》,书中通过108件小物件的图画来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读者只要扫扫书上二维码,就能听到志愿者讲述一段真实的故事。金世恩参与了这一行动,通过一枚小小的发卡,再现当年难民区中无辜女性被强暴的血泪故事。她说:“我的中文并不流利,但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志愿者在纪念馆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以纪念馆为平台,以需求为导向,让每个志愿者在这里有奉献的项目,有成长的机会,这样志愿者活动才会有长久的动力。


       本报记者  许琴  本报通讯员  金海燕


编辑:

阅读次数:436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