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南京日报】毕业了,他们回老家当老板

2016-06-23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党委宣传部 

     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不是当公务员、不是当村官,而是自己当老板。临近毕业,记者在高校采访中发现,与前几年不同,“回老家创业”不再是大学生刻意回避的“禁区”,通过所学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回家做一番事业,已经成为部分毕业生的选择。 
   
     承包80亩地当“农场主”
   
     以每亩地1000元的价格承包80亩土地,发展生态农业。【多盈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植物保护学院2016届硕士毕业生朱也一直有着农业情结,来自江苏泰兴农村的他,毕业后又回到了农村。 
   
     “在这80亩土地中,70亩是水田,用来种水稻,同时用渔网圈起来养鸭子;另外10亩地是沟渠,养鱼、养鹅,田地斜坡上,还养了些草鸡。”他介绍,自己就是个小“农场主”,以稻麦种植业为主,兼做养殖。“现在还是探索阶段,有了成果之后会为周边农民服务,实现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辐射周边更多地区,帮助他们摆脱传统农业模式。”朱也描绘着自己的未来。 
   
     他的“农场主”梦想始于中学时代,“高中生物课上第一次接触到生态循环和绿色农业后,感触挺大,那时候就想着,将来回到农村。”高考志愿,他毫无悬念地选择了植物病理学专业。 
   
     “农村现在出现了有田无人种、留守儿童等问题,如果像我们这种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不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十年之后中国农业将出现很大的断层。”朱也觉得,“回家”是自己的使命。 
   
     搭建平台帮藏民卖虫草
   
     搭建微信平台,帮藏民销售农产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四学生嘎玛白姆和她的邦锦梅朵助梦团队近日正在为此忙碌。 
   
     来自西藏当雄县当曲卡镇当曲村的嘎玛白姆告诉记者,虫草是当地牧民的收入来源。每年五六月份是冬虫夏草的采收季节,此时藏区积雪融化,虫草出苗未超过一寸,孢子尚未发散。一旦过了这个时节,冬虫夏草就会踪影全无。因此,牧民都会在这个时间,全家出动,带着帐篷、被褥、口粮等,连续两个月吃住在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山上,挖虫草。但是今年五六月份,当雄一直下雨,造成冬虫夏草的产量减少。 
   
     “往年牧民挖出冬虫夏草之后,会直接卖给虫草商。今年产量不理想,收入肯定减少。”于是嘎玛白姆决定通过微信平台,帮助牧民直接出售虫草,通过减少销售环节的方法,帮农民增收。藏农卖出的大、中、小虫草价格分别为每根100元、70元、40元,比市场零售价便宜不少。 
   
     曾经因为学杂费,受到过村里58户人家帮助、政府资助的嘎玛白姆说,她一直渴望做点什么,来回馈社会,“希望这个公益创业能够切实帮助家乡的藏民。” 
   
     开公司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南京工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张建新来自南通海门,这个大学期间就开始各种创业的小伙子,将毕业后的创业地点锁定在了老家。 
   
     即将离校的他回到家乡的事业起点为“南通新海报文化传媒”。“这是一个运营微信自媒体平台、从事影视微视频墙绘等业务的综合类公司。”张建新说,选择做这行,不仅和自己的设计专业有关,更和自己大学时期的创业经历有直接联系。 
   
     “大一暑假,我就创建了‘海门大学生联盟’,”他介绍,这个组织目前已经有了几百名成员,并从线上发展到了线下。每年寒暑假,联盟会组织回老家的大学生举办夏之夜文艺演出、敬老院送公益这样的活动,在当地颇有知名度。 
   
     “我还希望成为在外优秀大学生和海门企业之间的桥梁,为海门学子回家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张建新说,目前,海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在创建东洲创业孵化基地,他也正在申请建立一个为进驻基地创业者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的公司。 
   
     专家点评
   
     做好调研,准备好“吃苦”
   
     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晓庄学院等高校的就业数据显示,近年来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其中选择回老家创业的学生也比往年有所增加。
   
     “早在几年前,大学生基本不会回老家创业,因为这会被认为‘混得不好’,最近几年,观念发生了改变。”晓庄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周红霞说,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家以及地方上出台了很多吸引学生回家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和大城市的就业压力大有关,“通过创业的形式服务家乡,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和鼓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许爱华主任认为,无论是回老家创业还是留在大城市创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无疑是种锻炼。 
   
     “大学生回老家创业也会遇到一些难题和困惑,创业初期他们往往比较乐观,但是过一阵子也许会发现,家乡的创业环境与他们的设想有一定差距,”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倪辉建议,大学生回老家前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情况,迎合当地需求,不能盲目,同时做好创业需要的“吃苦”、“能够经受挫折”等各种心理准备。 
   
     本报记者 谈洁 本报实习生 胡裕宁 张京



编辑:柯小岚 许天颖

阅读次数:1355

(0)
返回原图
/